关键词:2010百城 李广镰
心血管网:李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健康知识百城巡讲活动由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亲自发起并组织领导,一直以来积极推广循证医学概念,强调心血管疾病预防,以促进规范行医和循证用药为使命。能否请您谈一谈参加此次百城巡讲活动的感受,这样公益性质的巡讲活动对促进基层医生的临床用药有什么样的帮助?
李广镰教授:基层医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渠道和途径去了解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即使有所了解往往也不够全面,在临床治疗中就会出现用药不规范,没有遵照指南诊断治疗等表现。百城巡讲活动通过将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带给广大的基层医生,从而丰富基层医生临床知识,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因此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心血管网:如何对抗凝药物进行评估,以帮助临床应用时选择合适的药物? 李广镰教授:目前低分子肝素的益处已经通过多项研究予以证实,并将逐步取代普通肝素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而各种低分子肝素在临床药物研究中的方向也各不相同,例如:依诺肝素主要围绕ACS抗凝的治疗开展研究,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而其他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外科血栓栓塞,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或作为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以及末梢血管病变等。由于各种低分子肝素的研究方向不同,因此使用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
心血管网:低分子肝素均来源于普通的肝素,在临床应用中,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存在着哪些共性和差异性? 李广镰教授:谈到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主要差异性,首先在于普通肝素抗凝活性个体差异较大,临床使用必须要对疗效和剂量进行监测,而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活性可以预测,应用方便,不需要监测。其次,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也优于普通肝素,应用比较安全。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肝素就没有用,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重症患者,合并出血的高危患者,应用普通肝素治疗,反而易于监测及调整用量。因此,我们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其予以选择。
心血管网:在临床实践中,有的情况往往与指南有一定的差距,您也曾提到,比如说WHO、FDA、ACCP、ACC和AHA均提出不同的低分子肝素应视为不同的药物,临床适应症不能互相替换。而在现实治疗中,很多患者并未得到合理规范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
李广镰教授:我认为不同的低分子肝素虽然各有特点,但本质上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个体,因此“低分子肝素临床适应症不能互相替换”这个说法太绝对化。当然,如果使用了一种低分子肝素,就不能使用另一种低分子肝素来替换,这是正确的。因为有可能造成两种低分子肝素副作用的叠加效应,更容易增加出血的风险。
目前,在我国已经使用的三种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那曲肝素、达肝素,主要是在临床应用研究的方向有所不同,在某个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多,因此成为了临床使用的首选,例如依诺肝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有很多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是ACS抗凝的首选。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肝素就不能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抗凝治疗,就像看病找专家比较好,但是没有专家的时候,其他的医生也能够看病。因此不能绝对化的看待问题。
2010/10/15 13:39:34
访问数:1128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