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医学网 现场报道)在2019年5月18日“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暨“2019北京CBD健康论坛”、“2019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2019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培训班”期间举办的心脏康复病例演讲比赛上,来自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张璇医生夺得冠军。
本次大会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主办。
本次心脏康复病例演讲比赛由孟晓萍教授担任总裁判长,由金艳蓉、孙艳玲、刘显庆、牛琳琳担任裁判。
获得二等奖的分别是:张小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王二放(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获得三等奖的分别是:温鑫(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侯亚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苏新(甘肃省人民医院)、靳沙沙(北京小汤山医院)。
据主持人介绍,张璇是医学硕士,目前为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康复的相关临床研究,参与首都发展基金及北京朝阳区科委社会发展计划研究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国核心期刊学术论文8篇。
张璇本次参赛的病例是“运动康复在1例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该病例中的患者陈某为47女性,其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NYHA II级)。该患者在PCI术后仍反复出现活动后气短及乏力,平步200米即可发作,伴轻度焦虑、抑郁。其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提示最高代谢当量为4.0METs,最大公斤摄氧量为14.1ml/kg.min,结合左室射血分数42%,属高危人群,运动处方采用FITT-VP原则,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类型、运动量及进阶,也就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频率及时间。有氧运动强度采用最大摄氧量的40%-60%,在规律有氧运动2周后加入抗组训练,上肢40%-50%1-RM,下肢50%-60%1-RM,同时在有氧运动和抗组运动后进行10分钟的柔韧平衡训练。给予6个月的有指导的运动康复联合中药、心理方面治疗后,患者心肺耐力逐步提高,最高代谢当量为6.0METs,最大公斤摄氧量为21.0ml/kg.min,左室射血分数达到52%,双心量表未见异常,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人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上对于慢性稳定性心衰的患者,可积极开展运动康复治疗,配合中西药物治疗,将收获更佳的疗效。